排球是什麼,能吃嗎

我愛排球         排球愛我
相關圖片


排球運動起源於美國。
1895年2月9日,由美國麻省霍利奧克基督教青年會幹事威廉·摩根發明。
起初,人們分站在網球場球網的兩側,將排球托來托去,參加人數、擊球次數不限。比賽中網高1.98米。這就是排球的雛形。
1896年,在美國斯普林費爾德體育專科學校舉行了第一場公開比賽。

初期,排球被稱為Mintonette(小網子之意)。1896年,霍爾斯泰德教授根據比賽特點,提議改為Volleyball(空中擊球),即現代國際通用名稱Volleyball(排球)。當時的正式用球圓周為25~27英寸(約63.5~68.8厘米),重量為255~346克。現代國際比賽用球的材料和製作工藝有很大改變,但球的規格還和以前差不多。


規則



●場地與設施

由比賽場區(playing court)和無障礙區(free zone)組成。
比賽場區長18公尺,寬9公尺。
可分為兩塊等面積(9m×9m)的區域,比賽的兩隊各於球場球網的一邊,每一邊又可分為前區(前排)(離中線3公尺內的區域)和後區(後排)(離中線3公尺到9公尺的區域),劃分前區和後區的線稱為攻擊線(attack line),男子競賽為中線以上最高點離地面2.43公尺的網高(女子競賽則是2.24公尺);無障礙區,指的是場地上方不得有任何障礙物的空間,除寬度不得小於兩公尺外沒有其他限制。球場各邊線寬5公分。


「排球場規格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(場地尺寸示意圖)

●違例與犯規


  • 連擊:單人連續擊球兩次以上(除第一接傳、或攔網時接觸身體多個部位、或攔網後接一傳)
  • 持球:球停留於手中(通常以裁判的個人主觀角度來決定)
  • 4次擊球:一方隊伍擊球三次以上(攔網觸球不算在內)
  • 過網擊球:於對方球員未完成攻擊性擊球前或同時,於對方空間觸球
  • 位置錯誤:位置錯誤(只和前後左右有關)發球方由主審裁定,接發球方由二審裁定;或輪轉錯誤(發球員)
  • 觸網:根據2012排球新規則,身體任何一部位碰觸到網上白帶或標誌竿頂部80公分才算觸網或是干擾到另一方之行為才算(但根據2015年最新規則,恢復到只要碰觸網子即算觸網)
  • 後排違例:後排不能攔網.於球完全高於網頂時完成攻擊性擊球


「排球場走位圖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(走位示意圖)


●暫停和換人


每局比賽各隊均有2次暫停和6次換人的機會。成死球時可要求暫停。
1.暫停
每局比賽各隊有兩次普通暫停機會(國際賽事當中,當一隊滿8分或16分時候有技術暫停,除決勝局外),時間30秒。比賽有一隊先到8分或16分時,各有一次技術暫停的機會,時間60秒,是否給予暫停也可以由主審來裁定。
2.換人
換人規則: 主力隊員只能退出比賽一次,同一局中再次上場比賽時,只能和剛才的人換。 替補隊員每局只能上下場各一次,可以替換任何一個主力隊員。同一局中只能由被他替換下場的隊員來替換。 全隊每局有6次換人機會。

●得分


早期的排球比賽採用的是發球得分制。
隊伍(己方)先要取得「發球權」成為發球方,然後在對陣中取勝對方,便得一分,並持續擁有「發球權」。相反,如發球方(己方)在對陣中敗陣,雖然對方未能即時得分,但「發球權」便轉移到對方。
目前世界各地進行的是落地得分制。改成落地得分制後,會讓比賽更刺激,雙方會更積極珍惜每一球。
排球比賽採取五局三勝制,先取三局勝利就是獲勝。
在早期採用的發球得分制中,每局均為十五分制的發球得分制,如兩隊十四分平手後就行局末平分制,直至其中一隊連勝兩分,方可贏得一局。而目前推行的落地得分制,則首四局改設定為二十五分制第五局十五分制
另外,每局都是落地得分制,取消發球權制。同樣,兩隊二十四分平手(第五局十四分平手)後就行局末平分制,直至其中一隊連勝兩分,方可贏得一局。
發球方如在發球時,排球不過網算對方得分﹔排球若觸網頂進入對方球區則繼續進行。(舊制發球得分制中,無論發球時排球不過網或觸網進入對方球區,均作發球方敗陣論。)
排球壓線可算作得分。排球任意部分只要落於場內或線上都算得分。
在某些情況下, 一方如對判罰有異議,可通過「鷹眼挑戰」(攝影機)來逆轉裁判的決定。



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